鷹派要求 提高重貼現率

| | | 引用 (0)

聯準會公布的會議紀錄顯示,12家聯邦地區準備銀行中的三家,上月要求提高重支票貼現率,也就是對銀行提供的聯準會緊急借貸計劃的利息。

堪薩斯城、聖路易以及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要求將重支票貼現率從目前的0.75%提升到1%。也就是將這種緊急借貸款利率同聯邦基金利率之間的利差恢復到正常水平。不過這項利率變化,並不會影響到全國消費借貸款利率。

在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這種支票貼現貸款利率同聯邦基金利率間的利差一直保持在1%。上月底,聯準會主席柏南基(Ben Bernanke)以及其他四名聯準會理事通過無記名投票決定繼續保持現行利率不變。

堪薩斯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候尼格(Thomas Hoenig)、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以及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費雪(Richard Fisher)都是對抗通膨的鷹派人物。鷹派人物擔心超低利率會引發惡性通膨,而鴿派人物則擔心高失業率。

25日公布的4月地區聯準銀行閉門會議紀要顯示,地區銀行監管部門都注意到了經濟狀況的改善,其中包括消費者願意增加支出。不過在4月會議之後,由於投資者擔心整個歐洲地區的巨額財政赤字,逐步將歐元匯率降至四年來的新低,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再遭受重創。

考慮到目前經濟依然面臨的疲軟狀況,包括預計企業仍難以大規模的增加雇佣。大部分聯準會官員相信,目前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依然適合經濟現狀。同時,低通膨也給予聯準會更大的施行零利率的餘地。

歐洲的債券危機已經讓很多華爾街經濟學家改變了對於聯準會升息的預測,認為聯準會至少要到明年才會開始緊縮銀根。

支票貼現貸款

| | | 引用 (0)

2009年6月末超儲率為1.55%,因為09年上半年度保證金存款利率與支票貼現利率倒挂,產生巨額的全額保證金項下的銀票承兌,存款額劇增使超儲率相對顯小,但由于保證金派生存款與支票貼現貸款已在商業銀行表內對衝,實際並不會構成超額準備金對外支付的壓力,即超額準備金的絕對額並未減少。

央行今年以來第三次上調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大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已升至17%,中小金融機構維持13.5%不變。筆者認為,在超額準備金率(超儲率)逼近臨界點的情況下,繼續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法儲率)的主要意義已經不在調控信貸上,而更多是出于調整貨幣政策操作成本結構的考慮。

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和流通中現金這三者構成了央行的基礎貨幣,經過商業銀行放貸後,產生派生存款,並在貨幣乘數機制作用下,形成廣義貨幣供應量M2。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賬戶內的存款準備金,分為超額準備金和法定存款準備金,前者為商業銀行對外的支付能力,後者按照各家銀行的非金融機構存款額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計提後被凍結,若需動用,須承擔高額利息並預示本行產生流動性危機,會影響銀行支付聲譽。

若不考慮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結售匯操作,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債券吞吐、央票發行與回籠,在貨幣市場上再貸款、再貼現的投放,國庫存款的繳納與下撥以及流通中現金的變動等外在因素的條件下,存款準備金與超額準備金之和應為一常數,兩者隨商業銀行存款額的變動而形成此消彼長的關係。當存款準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時,超額準備金率則會同步收縮1個百分點,商業銀行的支付能力相應減弱,因此,央行一直將超額準備金作為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以此調控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廣義貨幣供應量M2。

支票貼現率的關鍵

| | | 引用 (0)

一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除國家本身的經濟狀況之外,還要進行國際大環境的整體考量;台灣是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外匯市場完全自由,國際資金的匯入匯出,都會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效果。

例如說,央行宣布升息,是希望緊縮國內資金,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利率持平不動,台灣卻率先調高利率,在自由開放的資本帳下,將成為吸引國外資金進入的誘因,對央行的升息效果形成抵銷,緊縮資金效果大打折扣。

國際環境牽一髮動全身

因此,我認為,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一定要充分考慮國際環境。

舉例而言,如果各主要國家都升息,台灣就算不升息,也有等同於資金緊縮的效果,因為著眼利差,外資會撤出台灣、轉向其他市場,國內資金自然就減少,間接達成緊縮效果。

換言之,凡國外升息,多少就會影響國內資金數量,因國外利率較高,資金跑出去,資金水位自然緊縮,這也就是,貨幣政策不能不考慮國際環境的主要原因。

再來談談國內目前情況,大家之所以會有央行應該升息的想法,主要是擔心房地產價格,但是,台灣4月的消費者年增率1.34%,此水準並不算很高,所以這波房地產價格起漲,不是國內資金問題,反而是擔心國外熱錢匯入炒作。

因此,我們必須探討的問題是:台灣央行升息,究竟能不能有效抑制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如同剛剛所說的,台灣如果升息,相對其他國家,利率升高,將會加速海外資金匯入,反而達到助漲房市的效果。

房市問題要對症下藥

我認為,政府想透過政策解決房市問題,沒有對症下藥,可能導致情況變得更糟,這也是現階段,台灣央行提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而不採取調升重支票貼現率的關鍵。

央行要調升重支票貼現率,除了國外環境外,國內的經濟狀況也必須配合。除非國內經濟成長非常強勁,加上物價漲幅很高,以及市場處於低失業率、充分就業的景氣擴張情況,如果是這樣,為了避免經濟泡沫擴大,央行當然得祭出緊縮手段,不管國外央行怎麼做,台灣央行也非得升息不可。

但是,台灣現在處於才剛剛從國際金融海嘯、經濟嚴重衰退的陰霾中走出來,即使現在看起來,經濟已經復甦,也不能肯定將會一直穩定復甦下去,如果能確定台灣經濟將會持續性復甦,要求馬上升息的論點,才能站得住腳。

國內科技廠商的接單情況,目前還是逐季觀察,就連下半年的業績展望,迄今也還是未定之天,顯示一般業者,對於經濟前景,還是趨於謹慎小心、且是不確定的狀態,加上近期希臘債信問題,彰顯國際經濟的復甦展望,存在滿大的變數。

考量上述諸多論點,我認為,台灣央行現階段,其實也可以宣布升息,只是,但再等一等,確定一下趨勢和前景,或許會更好。

如果其他國家都不急著升,台灣卻率先升息了,未來可能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或房屋市場上漲情況失控。

目前無立即升息的急迫性

而且,央行升息的觀察重點,不僅僅是消費者年增率的絕對數據,最重要的反而是趨勢,是不是物價,就會這麼一路往上漲,不回頭。

以過去一年來的情況來說,台灣在季節調整後的月增率,皆呈現0或0.1%的溫和增長,即使最近國際上的原物料價格,有持續上漲情況,可能導致物價有成本提升的壓力,但如果沒有需求端的配合,廠商還是得降價。

我個人看法是:目前實在看不出來台灣央行有強烈、且必須立即升息的急迫性,反倒是在參考國際環境後,再做升息打算,是較為妥適且穩當的做法。

支票貼現報告

| | | 引用 (0)
國泰君安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0年4月末,M2同比增長21﹒5%,增幅比上月末低1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31﹒3%,增幅較上月末高1﹒3個百分點。M1與M2增幅「剪刀差」小幅擴大至9﹒77個百分點,市場流動性仍然保持較為寬鬆。
  
報告指,4月份人民幣
借貸款增加7740億元,基本符合預期。貸款增長主要由中長期貸款拉動,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2303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4482億元。此外,支票貼現結束了連續數月的淨減少,4月份增加470億元。預計與支票貼現利率明顯提升有關。
  
報告表示,展望後期信貸投放,預計房貸新政逐步得到落實後,按揭
借貸款增長將明顯放緩,企業貸款及居民其他貸款將成為貸款增長主要推動。全年來看,有望實現新增借貸款月度均衡投放,利於信貸結構調整。
  
報告又指,近期房貸政策調整對銀行股產生較大影響。中資銀行信貸資產中房地產相關貸款佔比約20-25%,此外,政府
融資平台貸款,間接進入地產行業的其他貸款等也佔據相當比例。若房地產行業出現持續,深幅調整,銀行資產將受到較大影響。根據研究,目前銀行房地產相關借貸款普通擁有較高抵押成數,銀行資產對20-30%以內的房價下跌不敏感。總體而言,銀行抵御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能力較好,整體房價下跌超過30%可能性不大,目前銀行估值吸引,維持行業「跑贏大市」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