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資金的需求者將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據或短期債券向銀行要求變成現款。銀行收進這些未到期的票據或短期債券,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日以後的利息後付給現款。票據的貼現期限一般不會超過6個月。
 
「今年1月含貼現(票據貼現)的業務非常多,所以今年初的信貸猛增數據並不是很真實。」昨日,一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而據昨日中金公司判斷,今年1月票據貼現約占新增貸款的比例接近40%。

票據融資規模近期猛增

由於有資格開具承兌匯票的企業信譽一般較高,且銀行在對票據簽發時,會要求企業繳納一定保證金(票據融資的30%~80%),因此票據的風險大大低於貸款。

在上述銀行高管看來,相比於「真金白銀」的信貸投放,銀行做大票據業務恰恰體現了對今年信貸業務的謹慎。「由於企業有效信貸需求有限、政府主導型項目尚未大規模開閘,在實體經濟風險加大的背景下,不少銀行認為票據貼現業務風險相對較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今年年初的信貸潮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實際上,從去年11月開始,商業銀行重視票據業務的趨勢即開始顯現。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全國票據融資增量僅50億元,三季度則激增至1600億元,在央行放開信貸規模控制後,10月~12月票據融資規模更分別猛增至608億元、2105億元和2147億元。其中,11月、12月票據融資一項佔到當月對公信貸投放的46.15%和29.99%。Yell

一般性貸款同比放量

做大票據業務,並非今年年初銀行信貸潮的惟一原因。

昨日,中金公司發佈報告分析,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可能在1.4萬億~1.6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20%。其中,新增貸款中票據貼現為4000億~5000億元,約占新增貸款的30%~40%。

但扣除貼現後一般性貸款新增仍有9000億~12000億元,而去年同期只有8000億元。這在銀行業內人士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過去銀行通常會給大型企業一個綜合授信額度。在企業流動資金寬裕的時期,一般不會提取貸款。但近期隨著企業普遍遭遇資金周轉的放緩,諸如中遠等大型企業也開始大量提取貸款。

「到中央4萬億投資項目完全鋪開、地方配套項目上馬時,中長期貸款將有望顯著增加,屆時各家銀行為做大信貸(一般性貸款),會有意壓縮票據,」上述銀行高管認為。

票據貼現收益不高

商業銀行在票據融資過程中,主要從貼現利差和資金調度中套取利差、手續費。有消息稱,今年1月部分期限的銀行貼現利率大約為1.4%左右,不僅低於半年期存款利率1.98%,且貼現的手續費只有萬分之五,表明當前銀行在票據市場的競爭激烈。

在中金公司看來,由於低收益的票據貼現、轉貼現在近期新增貸款中占比過高,因此銀行信貸即使超高速增長,對今年1季度的利潤貢獻不會太高。同時,今年1季度發放的貸款生息時間只有2~3個月(短期貸款占比高),而期末時需要針對新增貸款稅前計提一般性準備,在兩相抵扣後,對淨利潤的影響更多體現在下半年。Surprised